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黑牢 (二)

最後,我只能無力地靠向牆角,蹲坐下來。
汗水逼出了些許熱量,我覺得這個「房間」裡的溫度又比剛才低了很多。
寒冷的感覺隨著時間過去,愈來愈強,
強到我幾乎以為自己置身於冷凍櫃之中了,
四肢與臉頰漸漸覺得麻木,
我一面無意義的搓著自己的身體,
一面想著:「再不離開這個鬼地方我就要被活活凍死了!」
可是出口在哪裡?
我無助地望向上方的天花板。

突然間,天花板的高處出現一顆像星光一樣的白色亮點,
亮點看起來愈來愈大,亮度也愈來愈亮,
最後現出完整的橢圓形輪廓,
那是一顆......會發光的...「蛋」?
這輩子沒看過這麼古怪的現象,
電燈泡無緣無故地漂浮在空中,
沒插電就能發光.......

當那顆蛋終於降落在房間中央時,
光線漸漸黯淡下來,蛋體的表面開始傳來溫熱的感覺。

Friday, January 26, 2007

黑牢 (一)

從那個不可思議的黑暗牢房中回到現實世界,已經有好些年了。
但直到現在回想起來,牢房中所發生的一切雖然如夢似幻,
卻又無比的清晰。



1999年的冬天,身在大學重考班的我,決定結束一段3年的感情。
高中戀情畢業之後本就不易維持,何況考上名校的她,
舉目所見的未來有如花花世界般地美好呢!
綁住一個快樂的自由人又有何益呢? 我如此提醒自己。

提分手的那天她哭得很傷心,一面紅著眼框,一面氣著說不用再連絡她了。
我表面上冷靜地勸解她,內心其實直淌著血。
兩人間的回憶一幕幕閃過腦海,
直到她背轉身離開,摀著臉走向一個穿著入時的男生身旁我才醒覺。
「走吧...雯...走吧...去找更適合妳的人吧...」
我麻木地站在原地,看著她坐上別人的機車駛離。

當晚回到租屋處,我覺得整個人昏沉沉的,脫下衣褲倒頭便睡。
失戀不過就是這樣,大哭一場或許有點幫助吧?
還是找朋友出去喝個痛快?
反正現在沒人管我了,不是嗎?

一股腦的胡思亂想似乎增長了幾分睡意,我的意識也逐漸模糊了。
不知過了多久,冥冥之中周圍的空氣似乎變冷了些,
忘了關窗嗎?

我伸手想將被子拉緊一些,卻抓了個空。
冰冷的感覺傳來,原來我睡到地板上去了。
於是我搖晃地站起身子,隱隱發覺有點不大對勁。

四周一片黑暗,而且安靜地出奇,
我伸手向前摸索著,想找牆壁上的電燈開關,
卻發現面前的牆壁光滑而冰冷,哪裡有什麼開關?
延著四周的牆壁摸索一圈,
我發現這方形的房間小而空盪,四邊都是金屬質感的牆面,
而且竟連一扇門窗也無。

我的老天...我到底在哪裡?
「有人嗎?」我大喊出聲,
「這裡是哪裡?! 有人嗎?! 喂!!」

我慌亂地延著牆壁急走,甚至往上盡力地跳躍,
天花板高不可觸,高處的牆面也仍是光滑的金屬質感。

Saturday, January 13, 2007

麴人與製酒

在濕冷的冬夜裡,喝一口溫過的梅子酒,
享受酒精入胃之後升上來的一股暖洋洋的氣息,
不但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抱怨天氣的壞心情也可稍稍獲得紓解。

***麴的歷史***
「酒」,這種味道辛辣刺鼻的神奇飲料,
不論在西方或東方,都有悠久的製造傳統。
起初,人們並不知道為什麼富含糖質的食物 (如稻米、大麥),
儲放久了會產生芳香的酒精味。
而且,產生酒味並不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大多時候,食物放久了是會腐爛發臭的。

不過漸漸的,人們發現,
如果將煮熟的麥子揉捏成糰,堆放在空氣不流通的乾淨房間中,
幾天過後。麵糰滋生出酒精芳香的機率就會大大的增加,
甚至還可以拿這些「成熟的麵糰」與熟米、清水混合,
製造出更多具有酒精味道的飲料呢。

這些「成熟的麵糰」,中國自古以來稱為「麴餅」或簡稱「麴」。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一般的麵糰放在密閉的房間中會「成熟」變成「麴」
但中國古人仍然發展出一套神話儀式,用來「促進」麴的生成。
在儀式中他們不但會用貢品祭祀,念誦「祝麴文」,
還會請人假扮「麴王」用以斥退四方蟲鼠鬼魅,
甚至在製麴的房間中捏幾尊的「麴人」,象徵製麴的工人。

身為二十一世紀現代人的我們,也許會覺得古人這麼做很無知,
因為從顯微鏡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微生物(通常是酵母菌或黴菌)
將糖類發酵生產出酒精的情況。
但別忘了,沒有顯微鏡的古人利用經驗法則,
仍然精心佈置出利於製酒的微生物生長的環境,
這也是很不簡單的。

***小麴人啊,你到底「生作什麼款」?***
然而我最感到好奇的是: 那些捏成「麴人」的小泥偶(是泥作的嗎? 還是其他材料?),
到底長成什麼樣子呢? 有五官嗎? 是胖還是瘦? 手裡有沒有拿著「製麴的工具」?

在網路上搜尋的結果,
找不到小麴人的樣貌,
(畢竟現在流行一句話:「沒圖沒真相。」)

不過卻發現,原來「麴人」是古代周朝就有的官職,
負責製酒與祭祀(因為祭祀要用到「酒」),
算是頗為重要的職位。
負責製麴的「麴人」,
也有以「麴」當作姓氏而繁衍下來的呢!

下次如果聽到有人姓「麴」,
我可能會上前討教討教製酒的方法XD!!

Friday, January 12, 2007

反省自己的人文素養

什麼是「人文素養」?

**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一直有個想寫中國近代科學史的願望,
(另一個願望是製作優質的有聲書(CF:網路上的有聲書資源)
然而受限於自己的求學背景完全是走理工科的路,
大四的時候雖因想考新聞研究所,
粗略讀過新聞學與社會學,
但反省自己的人文素養,
其水平真是非常不足。
以這樣的水平去研究歷史,
很可能要面臨事倍功半的挫折。


**人文學科之間竟然無法「分割學習」** (@@|||)
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
再加上哲學與歷史學這兩門綜合性學科,
人文學的範圍何其廣大?
要想精通其中任何一科都得花上不少功夫呢!
更何況,人事的演變充滿了複雜的變數,
社會離不開經濟,於是有馬克思主義;
經濟離不開政治,於是有「政治經濟學」(研究官商如何勾結? 應該不是這樣...);
政治離不開人類心理更離不開處處皆可見的哲學 (一看到這兩個字我頭就有點昏);
更別提歷史這門無所不包的學科了。(有人說中國的古書都可當史書看......(大暈)。

目前我只略知社會學的皮毛,
並且粗略的看了看史學方法學,
筆記做了一些,腦袋中的問題卻有增無減。
雖然經過幾年的自我訓練,
我對自己累積知識、消化知識的能力頗具自信,(CF:嘔心瀝血,內含我的讀書方法)
但是面對擋在眼前的六座大山(政、經、心、社、哲、史學)
仍不免覺得腿軟。

思考的方法

人的肉身雖然脆弱,
但卻擁有思考的能力。

思考的能力與探求真相的好奇心,
推動著我每天的生活,
除去吃飯睡覺、整理家居、處理瑣事、準備考試的時間,
看閒書作些小研究的一兩小時是我每天生活的重心,
也是讓我唯一感到真正愉快的時刻。

似乎我的腦袋只要醒著就想一直轉動,
不斷的思考、思考、思考......
思考的方法到底有哪幾種呢?


***歸納法與演繹法***
歸納法、演繹法,是最常見的兩種。
歸納法利用小事實累積成為大的通則,
演繹法則利用大前提推論出小事件的真相。


***類比法***
類比法(比喻法)也很常見到,
但是使用上確有很多漏洞。
例如,曾有個古人說(很有名的古人,但我忘記名字):
「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刀......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也。」
意思是說:
「靈魂之於身體,
就像鋒利之於刀身......沒聽說過刀身消失了還能保持鋒利,
以此推之,人死亡之後,靈魂怎麼可能還存在呢。」

這樣子判斷事情的真相,仔細想想真的非常非常非常荒謬。
(中國古人的文學雖美,但邏輯能力卻頗為邪門)

類比法的思考方式絕對不能
以此推之
只能用來伸展思考的觸角,增加思考的角度。
由於比喻的過程具有過人的說服力 (原因不明)
我自己也常被這些似是而非的句子弄得暈頭轉向。


***辯證法***
至於辯證法則是加入時間演變的因素,
使事實的真相隨時間轉變,
我們常聽說的「量變造成質變,質變造成量變」,
就是因為時間因素的加入所造成。


***悖論(詭論)***
還有一種比較少人注意的思考方法,稱之為「悖論」(paradox),
這些悖論有些只是玩弄文字遊戲的虛招,
有些卻連邏輯學專家都無法將之駁倒。
關於悖論的知識,我是從一部網路上的電子書獲得的,
網址如下:
<<從驚訝到思考-數學悖論的奇景>>
裡面有蠻多有趣的小漫畫,整本書翻譯優良,蠻適合拿來殺時間的。

寫到這裡,貧僧在下小弟我,反而覺得愈寫愈糊塗了。
愈清楚的人反而愈糊塗,這也是一種語言遊戲式的悖論,
悖論纏身了我...... (@@|||)
(進入胡思亂寫的狀態ing)(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