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5, 2007

真正的口渴!

我這輩子最口渴的經驗,
就是在艷陽下狂打兩小時籃球後,
將嘴巴接在洗手槽的水龍頭下,痛飲自來水的滋味。

哈! 真是井底之蛙哪!

跟堪稱世紀冒險家的 斯文‧赫定 比起來,
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這位老兄行遍中亞地區,
年紀輕輕就計畫組隊橫越塔克拉瑪干沙漠,
打算尋找埋藏在黃沙底下的古代城市。

然而才出發沒幾天就深陷無盡的沙海之中。
水罐漸漸減少,駱駝也漸漸走不動,
甚至連帶去的狗兒都跑了。

這時候,每人每天只分的到兩杯清水,
咕嚕一聲只夠滋潤喉嚨,
挖井見不著水,連看似會帶來雨水的黑雲都背離他們而去。

到後來,甚至「只要是流體的東西都好」,
割破綿羊的喉嚨,喝血吧!

赫定在他的筆記中寫下這段經驗:
「紅褐色的羊血腥臭難聞,流動緩慢而且黏稠,
很快就凝結成血塊。
手下們大口吞下肚去,我也試了一下,
但腥味令我作嘔。
而且我的喉嚨太過乾燥,
血塊卡在喉嚨裡,我只好趕緊吐了出來。」

故事的最後,他遇上沙漠邊界的綠洲,興奮地跳入水中狂飲。
其他同伴可就沒這麼幸運了......

Monday, February 12, 2007

我的任性史

*我曾經是乖寶寶
由於父母親都在家裡附近的國中當老師,
我從 小學到國中都生活在很強的生活規範之下,
唸書好像變成一種很習慣的責任,
玩樂的行為就這樣漸漸被抹上莫名的罪惡感。

國中畢業後,我考上台北市的松山高中,
開始三年的通學生涯。
由於自己的資質不佳,光是考進班上前十名就讀得非常吃力,
所以始終無法放開身心跟別人一起去玩社團、唱KTV、看電影,
幾乎什麼也沒玩到就這麼畢業了。
(期間暗戀過一個高一同班的女生,
但我根本沒勇氣告白<---「慘綠少年」)

畢業紀念冊上面,同學還開玩笑地寫著對我的印象:
「讀書誠可貴,讀書價真高,若為讀書故,什麼都可拋」T_T
其實我哪喜歡讀書? 我根本跟不上進度啊 >_< !

看看我大學聯考的成績就知道了:
第一年考上中國醫藥學院藥學系,
第二年重考,進步二十分以內@@,考上台灣大學森林系。

*第一次任性事件
重考班的生活既無聊又辛苦,
唸書的動力不高,對人生的期望懵懵懂懂,
最後選系的時候選了一個自以為可以「到國家公園當解說員的系」。

那是我第一次在人生中體會到「興趣」這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力量。
這種力量真的害我虛度好幾年的光陰。
總之,老爸那時真的是氣炸了,只差沒把我當場掐斃而已,
這是我第一次的任性選擇。

*第二次任性事件
到了大學,一切都很新鮮,
玩系籃、夜唱、夜遊、住在學校宿舍天天吃宵夜、玩電動、看免費電影,
彷彿自己上了大學,人生就無拘無束了似的。
但是我對森林系的興趣卻變淡了,於是又想到轉系這件事。

由於大一的成績不錯,
大二開始我變成「農業化學系」的學生。
這個系,有點像食品系與化學系的雜交後代,
以前也有過頗為風光的過去,
據說二十年前台灣的味精量產,就是農業化學系的研發成果。

然而,大二與大三永遠搞不完的實驗課,卻使我身心俱疲。
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食品化學、營養化學、農產品分析......
每個科目都要做實驗、寫實驗報告,
花去我不少時間,也將我對科學的興趣降到冰點。
(當然,我大二的時候因為跟不上進度差點被二一,也是很有關係的)

大四的時候我決定考新聞所,(當時以為自己喜歡當記者的工作......well....「興趣」...)
還特地跑去國X補習班補習。
老爸再次氣炸,不過因為當時我人在宿舍,顯然炸不到......

考試結果,五間研究所全部槓龜,
我只好帶著大學時期就養的三隻貓落魄返回基隆的家。(延畢...)
我爸一開始堅持要把貓送掉,
引爆一場家庭革命,
在我幾乎以性命要脅的情況下,
老爸只好叫我搬回附近的舊家一個人跟貓住。


*第三次任性事件
然後,我決定考台大畜產所(well......「興趣」這鬼東西又來了...)
老爸再次氣炸 (這是我第三次「任性」了......anyway...)
由於考不上的話我就要去當兵,貓咪也會流落街頭,
想到那種悽慘的結果,我拿出死命K書的精神終於在隔年考上研究所。

(圖: 氣炸的老爸)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cakesummer&b=3&f=1747243211&p=28



*尾聲
進入研究所我一邊做實驗,一邊開始耳聞台灣經濟、產業的蕭條狀況。
撤資、轉進、裁員,各種故事在我眼前上演。

也許是我年紀也該到了,
「工作」與「經濟獨立」的慾望總算壓過「興趣」這個虛無飄渺的東西。
總之,我發覺: 「研究所畢業照樣沒有好工作可做。」
於是轉而開始準備國家考試。
當公務員絕對無法稱做為「興趣」,但卻是有穩定薪水的「工作」。
任性的我,終於被自己delete掉了。
目前我對「興趣」這兩個字的思考如下:
http://www.wretch.cc/blog/cakesummer&article_id=10559820


研究所三年級的現在,我如願考上國考(我延畢了.....@@"),
總算可以安撫一下患有超級神經焦慮症的老爸。

「爸! 這幾年您真的辛苦了,兒子以後會好好孝順您的...orz」

Wednesday, February 07, 2007

從零開始,考上國考(淚T_T)

此篇並不描述我準備單一考科的方法,
希望對所有應考人都能有所幫助。

* 準備考試的心態

國家考試的錄取率只有約3%,視情況有時可能更低。
一百個人裡面只有三個能錄取,每次一想到這個殘酷的現實,
我都有一種想放棄考試的沮喪感。

但是,一想到考取公職對自己與家人的重要性,
我就知道非得把這種沮喪的感覺放下不可。

既然已經知道非考取公職不可,
何不放下所有消極的想法,
轉而專心準備考試,增加考上的機率呢?

每次沮喪的感覺出現的時候,
我就用上面這段話說服自己繼續唸下去。

*選定考科
這真的是困難的抉擇,只能各憑運氣了。

*我的知識背景
這段整理一下我自己考研究所的經歷。
考研究所的過程中,
我摸索出一套準備考試的方法,
而我也是用這套方法來準備國家考試的。

時間回到我大四那年。
因為對新聞事業的憧憬,我決定報考新聞研究所,
當時聽信補習班的話,以為跟著補習班準備就能考上,
但是考期真正逼近的時候才發覺與想像中有很大一段差距。

因為我沒從來沒寫過申論題,對於這種考試方式非常非常地不習慣,
再加上準備方式錯誤,報考的五間研究所全部都摃龜了。
那時接到成績單感覺非常羞愧,每科成績都非常悽慘,
很對不起父母付的那幾萬塊補習費。
(尤其當時老爸非常不贊成我考新聞所,但是仍然幫我出了補習錢)
總之,考新聞所唯一的收穫就是讓我學會申論題的答題方法。

大學延畢的這一年,我決定考台大畜產所。
由於所有考科都是我自己沒碰過的新科目,
一切都須從零開始。
準備分為幾個階段:
1.分析考古題,了解考試方向。
2.找出最重要的那幾本 textbook,並熟讀之
3.寫堆積如山的讀書筆記,並有效地整理背誦。
4.將筆記濃縮,使之適合用於答題

最後放榜時我如願考取,
(如果沒考上就要去當兵,
而從大學時代就陪伴我的三隻貓也沒人照顧了,非常非常悽慘。
看到榜單我整個人實實在在鬆了一口氣。)

總之,我對這套準備方法有了信心。
後面的段落會說明我的準備方式。

*建立最基本的讀書架構
國家考試與研究所考試有很多兩個共同點 :
1.考科範圍很大,必須靠考古題來猜測考試的方向。
2.以申論題的考法為主,答題技巧非常重要。

首先是「考古題」這方面。
當考試的範圍大無邊際的時候,
分析考古題不但可以知道考試趨勢,
而且讀書的時候才不會到處都是重點,
如此可以節省很多時間。

其次是申論題的出題方式。
要回答申論題,不但必須建立自己的讀書筆記,
也必須培養累積、整理筆記的能力,
不斷增加知識的深度與廣度,才能答的好,拿高分。

*我的讀書方法
要精通一個陌生的科目必須經過幾個階段:
1.找出重要的textbook (分析考古題,向本科系的朋友打聽,上網查詢...etc)
2.略讀整本書,明白該科的知識架構,以作為筆記分類時的參考
3.精讀textbook。可以先念緒論,或從考古題最常考的部份念起。
累積最重要的考試資本==>讀書筆記
4.利用一切所能用的記憶方法,將讀書筆記的內容記在腦子裡。
5.大概整本書都做過一次筆記之後,
開始唸第二次,並參考其他相關書籍,
作第二次筆記。
6.此外,可從電視或網路了解一下相關時事,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技術性的細節詳見此

原則上,所有的努力都放在累積讀書筆記上面,
考申論題的時候只有這份筆記救得了自己。

寫筆記的時後如果能花點心思寫成答申論題的架構,
(例如條列式,或精簡用詞)
可以節省以後複習的時間。
不過重點是自己容易記憶。
(畫圖、編口訣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這裡附帶說說我去年高普考沒考上的心情
還記得看到榜單時整個人覺得非常無力。
一股想爆破整個世界的衝動傾巢而出,
無力加上憤怒真的是我當時心境的最佳寫照。
我努力、我來考、我落榜......
就算是凱薩也會留下英雄淚,何況我只是微不足道的普通人。
整整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重新振作拿起書本。

我的考試方法
1.寧可多寫,絕不少寫。(如果害怕多寫多錯,那就寫自己確定對的部份)
==>將自己讀過的筆記全部「倒」出來吧!

2.考過的題目不要放掉,上一節出過的題目,下一節課可能還是會沾到邊!
==>由於各考科多少有相關性,考完的題目不要疏忽掉。

3.條列式,簡明為主,但不可空洞化
如果tectbook上剛好有相關的圖,可以依樣畫上,應該能加分的!

4.寫考卷的時候以一頁一題為主,這樣檢查的時候萬一有漏還可補充。
(這是我的寫法,可能不一定對)

Wednesday, January 31, 2007

黑牢 (二)

最後,我只能無力地靠向牆角,蹲坐下來。
汗水逼出了些許熱量,我覺得這個「房間」裡的溫度又比剛才低了很多。
寒冷的感覺隨著時間過去,愈來愈強,
強到我幾乎以為自己置身於冷凍櫃之中了,
四肢與臉頰漸漸覺得麻木,
我一面無意義的搓著自己的身體,
一面想著:「再不離開這個鬼地方我就要被活活凍死了!」
可是出口在哪裡?
我無助地望向上方的天花板。

突然間,天花板的高處出現一顆像星光一樣的白色亮點,
亮點看起來愈來愈大,亮度也愈來愈亮,
最後現出完整的橢圓形輪廓,
那是一顆......會發光的...「蛋」?
這輩子沒看過這麼古怪的現象,
電燈泡無緣無故地漂浮在空中,
沒插電就能發光.......

當那顆蛋終於降落在房間中央時,
光線漸漸黯淡下來,蛋體的表面開始傳來溫熱的感覺。

Friday, January 26, 2007

黑牢 (一)

從那個不可思議的黑暗牢房中回到現實世界,已經有好些年了。
但直到現在回想起來,牢房中所發生的一切雖然如夢似幻,
卻又無比的清晰。



1999年的冬天,身在大學重考班的我,決定結束一段3年的感情。
高中戀情畢業之後本就不易維持,何況考上名校的她,
舉目所見的未來有如花花世界般地美好呢!
綁住一個快樂的自由人又有何益呢? 我如此提醒自己。

提分手的那天她哭得很傷心,一面紅著眼框,一面氣著說不用再連絡她了。
我表面上冷靜地勸解她,內心其實直淌著血。
兩人間的回憶一幕幕閃過腦海,
直到她背轉身離開,摀著臉走向一個穿著入時的男生身旁我才醒覺。
「走吧...雯...走吧...去找更適合妳的人吧...」
我麻木地站在原地,看著她坐上別人的機車駛離。

當晚回到租屋處,我覺得整個人昏沉沉的,脫下衣褲倒頭便睡。
失戀不過就是這樣,大哭一場或許有點幫助吧?
還是找朋友出去喝個痛快?
反正現在沒人管我了,不是嗎?

一股腦的胡思亂想似乎增長了幾分睡意,我的意識也逐漸模糊了。
不知過了多久,冥冥之中周圍的空氣似乎變冷了些,
忘了關窗嗎?

我伸手想將被子拉緊一些,卻抓了個空。
冰冷的感覺傳來,原來我睡到地板上去了。
於是我搖晃地站起身子,隱隱發覺有點不大對勁。

四周一片黑暗,而且安靜地出奇,
我伸手向前摸索著,想找牆壁上的電燈開關,
卻發現面前的牆壁光滑而冰冷,哪裡有什麼開關?
延著四周的牆壁摸索一圈,
我發現這方形的房間小而空盪,四邊都是金屬質感的牆面,
而且竟連一扇門窗也無。

我的老天...我到底在哪裡?
「有人嗎?」我大喊出聲,
「這裡是哪裡?! 有人嗎?! 喂!!」

我慌亂地延著牆壁急走,甚至往上盡力地跳躍,
天花板高不可觸,高處的牆面也仍是光滑的金屬質感。

Saturday, January 13, 2007

麴人與製酒

在濕冷的冬夜裡,喝一口溫過的梅子酒,
享受酒精入胃之後升上來的一股暖洋洋的氣息,
不但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抱怨天氣的壞心情也可稍稍獲得紓解。

***麴的歷史***
「酒」,這種味道辛辣刺鼻的神奇飲料,
不論在西方或東方,都有悠久的製造傳統。
起初,人們並不知道為什麼富含糖質的食物 (如稻米、大麥),
儲放久了會產生芳香的酒精味。
而且,產生酒味並不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大多時候,食物放久了是會腐爛發臭的。

不過漸漸的,人們發現,
如果將煮熟的麥子揉捏成糰,堆放在空氣不流通的乾淨房間中,
幾天過後。麵糰滋生出酒精芳香的機率就會大大的增加,
甚至還可以拿這些「成熟的麵糰」與熟米、清水混合,
製造出更多具有酒精味道的飲料呢。

這些「成熟的麵糰」,中國自古以來稱為「麴餅」或簡稱「麴」。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一般的麵糰放在密閉的房間中會「成熟」變成「麴」
但中國古人仍然發展出一套神話儀式,用來「促進」麴的生成。
在儀式中他們不但會用貢品祭祀,念誦「祝麴文」,
還會請人假扮「麴王」用以斥退四方蟲鼠鬼魅,
甚至在製麴的房間中捏幾尊的「麴人」,象徵製麴的工人。

身為二十一世紀現代人的我們,也許會覺得古人這麼做很無知,
因為從顯微鏡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微生物(通常是酵母菌或黴菌)
將糖類發酵生產出酒精的情況。
但別忘了,沒有顯微鏡的古人利用經驗法則,
仍然精心佈置出利於製酒的微生物生長的環境,
這也是很不簡單的。

***小麴人啊,你到底「生作什麼款」?***
然而我最感到好奇的是: 那些捏成「麴人」的小泥偶(是泥作的嗎? 還是其他材料?),
到底長成什麼樣子呢? 有五官嗎? 是胖還是瘦? 手裡有沒有拿著「製麴的工具」?

在網路上搜尋的結果,
找不到小麴人的樣貌,
(畢竟現在流行一句話:「沒圖沒真相。」)

不過卻發現,原來「麴人」是古代周朝就有的官職,
負責製酒與祭祀(因為祭祀要用到「酒」),
算是頗為重要的職位。
負責製麴的「麴人」,
也有以「麴」當作姓氏而繁衍下來的呢!

下次如果聽到有人姓「麴」,
我可能會上前討教討教製酒的方法XD!!

Friday, January 12, 2007

反省自己的人文素養

什麼是「人文素養」?

**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一直有個想寫中國近代科學史的願望,
(另一個願望是製作優質的有聲書(CF:網路上的有聲書資源)
然而受限於自己的求學背景完全是走理工科的路,
大四的時候雖因想考新聞研究所,
粗略讀過新聞學與社會學,
但反省自己的人文素養,
其水平真是非常不足。
以這樣的水平去研究歷史,
很可能要面臨事倍功半的挫折。


**人文學科之間竟然無法「分割學習」** (@@|||)
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
再加上哲學與歷史學這兩門綜合性學科,
人文學的範圍何其廣大?
要想精通其中任何一科都得花上不少功夫呢!
更何況,人事的演變充滿了複雜的變數,
社會離不開經濟,於是有馬克思主義;
經濟離不開政治,於是有「政治經濟學」(研究官商如何勾結? 應該不是這樣...);
政治離不開人類心理更離不開處處皆可見的哲學 (一看到這兩個字我頭就有點昏);
更別提歷史這門無所不包的學科了。(有人說中國的古書都可當史書看......(大暈)。

目前我只略知社會學的皮毛,
並且粗略的看了看史學方法學,
筆記做了一些,腦袋中的問題卻有增無減。
雖然經過幾年的自我訓練,
我對自己累積知識、消化知識的能力頗具自信,(CF:嘔心瀝血,內含我的讀書方法)
但是面對擋在眼前的六座大山(政、經、心、社、哲、史學)
仍不免覺得腿軟。

思考的方法

人的肉身雖然脆弱,
但卻擁有思考的能力。

思考的能力與探求真相的好奇心,
推動著我每天的生活,
除去吃飯睡覺、整理家居、處理瑣事、準備考試的時間,
看閒書作些小研究的一兩小時是我每天生活的重心,
也是讓我唯一感到真正愉快的時刻。

似乎我的腦袋只要醒著就想一直轉動,
不斷的思考、思考、思考......
思考的方法到底有哪幾種呢?


***歸納法與演繹法***
歸納法、演繹法,是最常見的兩種。
歸納法利用小事實累積成為大的通則,
演繹法則利用大前提推論出小事件的真相。


***類比法***
類比法(比喻法)也很常見到,
但是使用上確有很多漏洞。
例如,曾有個古人說(很有名的古人,但我忘記名字):
「神之於質猶利之於刀......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也。」
意思是說:
「靈魂之於身體,
就像鋒利之於刀身......沒聽說過刀身消失了還能保持鋒利,
以此推之,人死亡之後,靈魂怎麼可能還存在呢。」

這樣子判斷事情的真相,仔細想想真的非常非常非常荒謬。
(中國古人的文學雖美,但邏輯能力卻頗為邪門)

類比法的思考方式絕對不能
以此推之
只能用來伸展思考的觸角,增加思考的角度。
由於比喻的過程具有過人的說服力 (原因不明)
我自己也常被這些似是而非的句子弄得暈頭轉向。


***辯證法***
至於辯證法則是加入時間演變的因素,
使事實的真相隨時間轉變,
我們常聽說的「量變造成質變,質變造成量變」,
就是因為時間因素的加入所造成。


***悖論(詭論)***
還有一種比較少人注意的思考方法,稱之為「悖論」(paradox),
這些悖論有些只是玩弄文字遊戲的虛招,
有些卻連邏輯學專家都無法將之駁倒。
關於悖論的知識,我是從一部網路上的電子書獲得的,
網址如下:
<<從驚訝到思考-數學悖論的奇景>>
裡面有蠻多有趣的小漫畫,整本書翻譯優良,蠻適合拿來殺時間的。

寫到這裡,貧僧在下小弟我,反而覺得愈寫愈糊塗了。
愈清楚的人反而愈糊塗,這也是一種語言遊戲式的悖論,
悖論纏身了我...... (@@|||)
(進入胡思亂寫的狀態ing)(汗)